Featured image of post 内容组织形式的思考TOC OR MOC?

内容组织形式的思考TOC OR MOC?

个人资料的整理一直是让我比较头痛的事情,最近在尝试使用 `Obsidian` 进行内容的管理,接触到新的概念, `MOC` 区别于传统的内容组织形式,对此产生了一些思考。

以下仅代表个人意见,欢迎留言讨论。

不论是 MOC 还是 TOC 在我看来都是一种内容整理和使用的方法论,不论优劣,而是需要根据内容的使用场景来决定其使用形式,目前成井喷式爆发的知识管理/笔记应用所重点宣传的 双向链接 、 块引用 等均是对 MOC 的补充。

什么是MOC? Map of contents,以图谱的形式去组织内容,通过内容之间的关联关系形成内容之间的关系引用。 如Obsidian,Roam Research等工具,他们都给出了比较直观的展现形式,

05MBjLEw
05MBjLEw

05hqdlG1
05hqdlG1

什么是TOC? Table of contents,以结构化表格的形式去进行内容的组织,通过大纲、目录、菜单等形式来组织内容。 如印象笔记、为知笔记、Note Station等,他们通常需要以较强的结构化方式来组织内容,最常见的就是目录结构。

05GGxSaJ
05GGxSaJ

TOC vs MOC

TOC MOC
注重逻辑结构 注重关联关系
结构化存储 离散式存储
经典上下级关系 无序的引用关系
Start→End Point→Overall

如果把整个文档库看作一本书的话,TOC就是目录,明确从哪一章节开始,哪一章节结束,是一个完整结构化体系,而MOC本质上应该是离散的数据体系,是通过某个关键词直接定位到某个片段内容,然后通过这个片段中的某些关键词去不断钻取跟其有关的其他内容来快速获取你需要获得的信息。

MOC更贴近神经网络结构,我们看到一个人,一件事首先在脑子里反应出来的是他的名字,然后联系到更多关于他的信息

更多思考

  • TOC结合MOC的组织形式在大数据模型中的是否可以得到应用?
  • 解决海量存储和数据清洗所造成的巨大开销?
  • 通过人工维护和机器学习算法来构建内容之间的链接来提升数据的钻取深度和广度?
  • 通过异构化的Keyword或者Tag来形成拓扑以建立离散数据之间的隐射关系?